药品生产需要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行注册,提交配方研发报告和其他表明配方科学性、安全性的材料,并经监管部门审核通过、领取相关生产证后才能生产。而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也即将迎接这种新办法。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婴幼儿奶粉的配方也将从备案制改为注册制。近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起草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新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也正式公开征求意见。这份征求意见稿对当下的婴幼儿奶粉生产实施了一系列新的管理举措,业内人士称这显示中国将对婴幼儿奶粉启动药品级监管。
实际上,自2014年开始,我国开始执行业内称为婴幼儿奶粉行业“史上最严格门槛”的换证审核工作。如今又出现新管理办法。一连串的动作传递着什么信号?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是不是到了必须严抓的地步?
配方升级游戏
近年来,部分婴幼儿奶粉企业为涨价玩起了配方游戏,同一品牌、同一阶段的奶粉,常见有三四种配方,售价也不同。不少乳企仅在原配方上添加一两项新营养素,就以新配方为由涨价,早已引起消费者不满。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数量达到2000多个,平均每个企业有20多个配方,而国外这类企业一般只有2~3个配方。
“国内市场一个配方对应多个产品的做法普遍存在。”君乐宝乳业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刘森淼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对于真正注重研发能力建设的企业是很不公平的,也为消费者选购奶粉设置了许多障碍。
“过去奶粉企业经常借助配方升级涨价,其实婴幼儿奶粉配方并没有太多的差异,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规定会遏制住这种乱象。”广东省奶业协会顾问王丁棉表示,作为消费者,以往可能面临一家企业推出的几十种产品不知所措,注册制的实施将方便消费者作选择。
记者发现,与此前传言的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注册管理办法的最大不同是,对企业申请配方奶粉的数量,征求意见稿给出了两个不同的方案。
方案一与此前传闻一致,就是同一企业申请注册的同年龄段产品配方之间应当具有明显差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可选择性成分应当相差6种以上,并有科学依据证实。
另一方案则是直接限定企业申请配方数量:同一企业申请注册的同年龄段产品配方之间应当具有明显差异,并有科学依据证实,每个企业不得申请注册超过5个系列15种产品配方。